聪明的外商不会放弃中国市场,聪明的外资银行在做什么?
2018年7月6月,一艘满载七万吨大豆的货轮成为了世界焦点,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也正式开始。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范围持续扩大,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态势也不断反复。2020年4月,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呼吁中国的美国企业撤华,甚至允诺报销企业100%的搬家费用。
不可否认,在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的历程中,外资企业及资本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甚至在某些行业领域,外资企业在行业中占据了领导的关键地位,同时掌握了许多市场优势。但是从外资企业入华的初始目标来看,中国的市场机会和庞大用户才是其想要在中国深耕布局的首要原因;帮助中国经济实现发展只是部分企业实现社会责任的次要考量,并非所有。
因此,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中国商务部部长钟山表示:随着中国环境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聪明的外商一定不会放弃中国庞大的市场。
但是据亿欧智库统计,关闭在华业务、退出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并不在少数。通过对历史外资银行名单筛选的不完全统计信息,有58家曾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银行现已退出中国。除去来源国/地区母行破产、中外合资银行改制等形式,有39家尚以独立身份营业的外资银行退出中国、关闭在华代表处。
那么聪明的外资银行在做什么?
依照国务院《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规定,外商独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分行在中国开展业务,区别仅体现在是否具有开展银行卡业务的资质。但是通过各外资银行申请及开展业务情况,反应出其业务特点不尽相同。
为了合理评价外资银行在华开展业务的深度及产品布局情况,亿欧智库筛选了银行经营业务相关的5类十二项相关资质,作为评估银行业务丰富程度的指标。本文将摘取其中几个指标进行分析。
1、QDII
中国2006年启动QDII的申请,自此中国境内基金终于拥有了进入全球资本市场的机会,中国跨境资产投资市场也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对于国内基金,QDII的投资风险相对分散,依赖单一市场导致的汇率风险也相应下降。外资银行对国际化基金和对境外市场的了解具有天然优势,因此QDII也是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特色。
在中国首批获得QDII额度的外资银行是花旗银行(中国)和恒生银行(中国)。截至2020年3月底,中国银行类机构共获得QDII额度148.4亿美元,其中外商独资银行和分行的15家外资银行获得总计110亿美元额度,占比达到74%。但是近几年外资银行申请、获批QDII的进程开始渐缓,从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已有五年时间没有新的外资银行获得业务资格。
随着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家对QDII总额度给予了扩增,沪股通、深股通、港股通、深港通的额度也得以上调,不再被占用的QDII额度可以用于全球化配置。
2、外汇做市商
银行是外汇市场中最具分量的参与者。拥有外汇做市商资质意味着可以通过较低的门槛进行外汇交易,同时为外汇市场提供流动性,提高市场交易效率。
截至2019年5月,同时拥有即期做市商和远掉做市商资质的外资银行有7家,两项资质均处于尝试做市的外资银行有2家。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货币兑换、投资交易等需求越发强烈。境内外汇主要做市商纷纷拓展自身的可交易币种,开设新兴市场币种交易业务,以提升自身的做市能力。
3、结售汇业务
结售汇业务是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主要收益来源,外资银行开展此类业务具有较强竞争力。截至2019年底,共有518家银行在中国获得即期结售汇业务资格,其中有106家外资银行分行、35家外商独资银行获得资质。外资银行名单中超六成银行均获得该项资质,说明该业务不仅是与中资银行的竞争业务板块,在外资银行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
4、债券发行及承销资格
商业银行债券发行及承销业务资质可以按照债券类型分为四大类:国债、银行间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和金融债,下表为四类业务资质中外资银行的获批情况。
国债:2018年-2020年记账式国债承销团成员名单中,仅有四家外资银行位列其中,均为乙类成员:汇丰银行(中国)、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渣打银行(中国)和花旗银行(中国)。其中渣打银行(中国)也是上海市政府债券承销团成员。
银行间债券:参与银行间债券承销的外资银行还有:德意志银行(中国)、星展银行(中国)、东亚银行(中国)和富邦华一银行。其中富邦华一银行所获资质最多,同时是国家开发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金融债券承销团、国家开发银行深圳证券交易所金融债券承销团、重庆市政府债券承销团、宁波市政府债券承销团和江苏省政府债券承销团成员。
非金融企业债务:仅有德意志银行(中国)和法国巴黎银行(中国)获得A类承销商资格;汇丰银行(中国)和渣打银行(中国)获得B类承销商资格;摩根大通银行(中国)、花旗银行(中国)、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和瑞穗银行(中国)获得承销商资格。
金融债:在中国发行金融债且仍在续的外资银行有7家,规模总计622亿人民币;曾经发行过金融债、到期未再申请的外资银行有5家: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瑞穗银行(中国)、星展银行(中国)、三井住友银行(中国)和渣打银行(中国),曾发行总计150亿人民币规模的金融债。
值得关注的是,在所有已发行的金融债中,汇丰银行(中国)的两次发行规模最大,均超过100亿人民币,且未被限制债券到期日。
5、基金销售资格
证监会对外资银行的基金销售资质审核门槛较高,因此很多外资银行退而求其次选择其他类业务代销资格的申请。自2013年第一批外资银行获得基金销售资质,到目前仅有十家银行获批,进展相对缓慢。
上文分析了几类外资银行主要业务资质的获批情况,通过汇总外资银行在华申请业务资质情况,以获得资质的数量多少作为业务丰富度的评比标准,并列出排名第一至第十一位的银行名单。
由此可见,在与中资银行的竞争中,外商独资银行也迫切的追求丰富的业务范围,因此对于牌照资质的申请也更加积极,渣打银行(中国)是中国业务覆盖最广泛的外资银行,成为外资银行中的隐形冠军。
外资银行分行业务丰富度不足,相比之下,美国银行在外资银行分行中表现最佳,已经获批四类业务资质。
外资银行布局丰富的业务范围目标在于扩大业务收入来源,优化营业收入结构,外资银行在华经营情况究竟如何?在中国尝试了怎样的创新?亿欧智库即将发布《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研究报告(下篇)》,将主要分析外资银行创新行为、在华经营现状,并根据外资银行发展趋势提出建议,欢迎业界各位朋友交流探讨(作者微信:haoxinya0111)。
关于外资银行更多观点及详细数据、名单,可以阅读报告上篇原文获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