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耳机为什么只对某些噪声有作用?
当我们想在日复一日中寻找片刻安宁时,降噪耳机的刚需出现了。2019年底AirPods Pro发布,带火了真无线降噪耳机这个品类。

题图来自“原创图片”
如果你和我一样,每天在家-公交地铁-公司的三点一线间徘徊,那应该可以理解,这样的生活很单调,但要面对的各种噪声却很丰富。
当我们想在日复一日中寻找片刻安宁时,降噪耳机的刚需出现了。2019年底AirPods Pro发布,带火了真无线降噪耳机这个品类。仅在2020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出货量就达到了817万副,同比增长了122%。
这是什么概念呢?差不多每三个购买真无线耳机的用户中,就会有一个愿意为了降噪功能加钱。
真无线降噪耳机赛道上的玩家变得越来越多,很多品牌也在开发区别于AirPods Pro的创新点,比如在基础的“降噪+通透”功能之外,设置更多的使用模式供用户选择。
我们最近拿到了一款刚刚发布的声阔Liberty Air 2 Pro,这个品牌在国内比较低调,但在海外却有不错的销量和口碑。
这款新发布的真无线降噪耳机就将降噪模式分为了通勤、室内、户外三种场景。
从技术角度讲,这样的优化,和市面上单一降噪模式的产品相比,在舒适度与个性化等方面,究竟是噱头还是能带来新的提升呢?
耳机进行主动降噪的基本原理并不复杂:
耳机靠近耳道的麦克风,耳机内置的降噪麦克风,会采集外界环境中的噪声,然后再由耳机搭载的芯片计算并生成反向声波,来抵消噪声,从而起到降噪效果。
但降噪耳机面对高、中、低不同频率的噪声时产生的降噪效果是有所差别的。
一般来说,频率在20-500Hz之间的噪声可以归为低频噪声,比如汽车引擎的发动声,家用电器的运转声等。
500-2kHz之间的噪声可称作中频噪声,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人声。
2k-16kHz之间的噪声则可以算作高频噪声,比如汽车的喇叭声,警报声等。
但在真实的生活中,不同频率的噪声往往互相叠加,对我们进行复核攻击就像我们打工人的一天:
上班挤地铁、挤公交时,面对的是较多的低频噪声。下车后,走路到公司的过程中,围绕你的多是低频+中频的噪声。来到公司,坐到自己的座位上,阻碍我们清净的声音往往集中在中频。
这时我们再看声阔Liberty Air 2 Pro(声阔降噪舱)真无线降噪耳机针对不同场景特点,所设计的不同降噪模式,就显得很实用了。
不过你大概也发现了,前面的讨论里都很少提高频噪声,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刚才讲过了耳机主动降噪的原理,但这其中存在一个物理BUG:芯片计算和生成声波是需要时间的,降噪耳机的反向声波与原噪声声波之间,肯定会存在无法避免的时间差。
我们来简单模拟下这个时间差会造成的后果,很容易发现,在同样的时间差下面,高频声波不仅很难被抵消,而且很有可能会被加强。对整个行业来说,目前这方面仍是一个很大的技术难点。
测试数据也显示,面对1kHz以上的中高频噪声,现阶段主要还是靠耳机的入耳式设计来隔绝噪声。
当然我们必须要说的是,因为每个人耳朵的形状有所不同,对耳机这种产品的使用体验,就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判断。
以AirPods Pro为代表的单一模式降噪耳机,肯定有存在的合理性,毕竟很多用户是希望产品能帮自己做决定的,而这也是苹果这家公司最擅长的。
但就像比起iPhone,还是有很多人偏爱自由度更高的安卓系统一样,永远会有一部分用户,是将“可玩性”作为科技产品的重要评判标准,希望设备能更契合自己的偏好。
这款声阔降噪舱,给用户提供的自由度还不仅体现在降噪上,它内置的HearID,考虑到了不同用户对声音频率的敏感度,以及对音乐类型的偏好,均存在差别。
所以基于人耳听力曲线进行了音质定制化,并允许用户进行自定义调节,获得更符合个人喜好的音质体验。
另外,声阔使用的十层高硬度镀膜技术,也从硬件上保证了声音品质,同时也得到了10位格莱美奖音乐人的推荐。
而我们自己体验了一段时间后,这款耳机在低音及解析力上,的确都具有非常好的表现。
在999元这个价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资料:
1.2020年上半年中国无线耳机市场出货量4 ,256万台,真无线耳机占比超过六成,同比增长49%,IDC,2020.9.2;
2.降噪效果数据,RTINGS;
3.AirPods Pro 评测消费者报告,爱否科技FView,2019.11.18
本文经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欧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