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起起落落,如今的VR/AR发展到什么程度?
当下,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和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的技术融合趋势正驱动应用融合,MR( 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XR( Extended Reality,拓展现实)等概念顺势而生。
相互交融的趋势可以追溯到2016年。
2016-2020年,全球VR/AR产业资本逐渐理性。资本的投资思路从早期的“争相涌入硬件环节”,转变为“硬件及应用环节并重”。亿欧智库猜测,转变的原因在于这两大环节对用户体验的影响最为直接。
相比之下,市场参与者对于VR/AR产业内容环节的规模投入相对较迟,融资并购事件数量自2017年起才明显增加,这一年同样可以视为AR/VR产业自低谷期步入复苏期的转折点。
2017年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Gartner
这意味着在市场洗牌中,缺乏技术竞争力的企业失去为其造血的资本,而留存下来的企业获得韬光养晦的窗口。走出至暗时期的VR/AR产业各方面逐步成熟,亿欧智库将2016年-2021年VR/AR产业技术发展方向总结为:硬件持续迭代、内容加速积累、生态不断完善。
纵观全球,2020年,完成大额融资的企业主要集中于VR/AR硬件和应用两大产业链关键环节,而国内的资本方更加青睐掌握光学显示技术、芯片的硬件类头部企业。
VR/AR融合的本质是AI和视觉体验的融合,如果AI能理解真实世界并构建VR场景,打通VR和AR便指日可待。
从技术角度来看,VR、AR有明显区别,且当前AR整体技术成熟度落后于VR;在产业链构成上,VR和AR都由硬件、软件、内容、应用四大部分组成。
在终端用户感知层面上,VR、AR都在为用户的虚拟体验服务,C端用户实际享受到VR和AR技术服务时,不会严格区分两者概念。
一方面,VR/AR技术融合硬件产品在2015年已出现。微软推出的AR产品HoloLens,配置有可调节“挡风玻璃”透光度的API,将玻璃调成完全不透光时,就能够实现沉浸式的虚拟现实效果,实现VR和AR融合及实时切换。
另一方面,5G、AI等技术条件的成熟也为VR/AR融合构建了桥梁。5G网络推动万物互联,能够实现大规模机器间的相互通信,创造出多种VR/AR融合模式。
从商业落地的角度层面来看,VR/AR的技术融合将为商业化提供更多可行方案,同样迎合了国家政策的风向。
纵观2016-2020年国家出台的VR/AR产业相关政策,可以看出从“技术布局” 到“产业化” 再到“商业落地” 的政策导向。
“十四五” 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具体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产业。其中,VR/AR产业名列中国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亿欧智库认为,2020年以后,政策导向将由“商业落地” 过渡到“规模化” 阶段。
关于2021年中国VR/AR企业技术、应用、生态三大层面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请参阅亿欧智库研究报告《2021中国VR/AR产业研究报告》(https://www.iyiou.com/research/20210608865)
业务合作请洽亿欧公司Leo Chang
changliang@iyiou.com
Wechat:leochang101
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hezuo@iyiou.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