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业缺芯,为何汽车行业尤甚?
“芯片危机”旷日持久。
根据亿欧数据测算,中国自动驾驶行业规模增速在2022年将达到24%;智能摄像头产品出货量增速超15%;智能手机、平板、VR/AR眼镜等智能产品出货量预计也将有较高增速。
智能终端产品种类逐渐多样,消费电子、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等领域的智能硬件、工业数控设备等工业产品及通信产品日渐丰富,而芯片对大部分智能产品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高端芯片方面,亿欧智库《2022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随着大算力中心的增加及终端应用的逐步落地,中国AI芯片需求将持续上涨,对应边缘芯片市场和终端芯片市场也将持续增长。
不同产品类型对芯片的性能和成本提出更多要求。需求旺盛,而产能滞后,供需不平衡或使本轮全球性缺芯在短期内仍难以收场。
为何芯片荒
有分析指出,全球有多达169个行业不同程度地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汽车产业是“重灾区”。从咨询机构数据来看,汽车行业在2021年因芯片短缺而减产770万辆到900万辆。
半导体芯片产业是典型的全球协作型工业,技术难度高、供应链极长、全球化垂直分工、行业庞大复杂,其制造产业链包含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环节,各个细分环节均存在较高技术门槛和行业壁垒,以上特征导致芯片行业迭代周期较长。
2020年来,芯片供应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疫情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自然灾害和战争等环境原因导致芯片交期延长。汽车零部件众多,分别又需要成千上百块芯片的完整供应,全球供应链中任何一环短板都能会拖累汽车按期生产。
业内人士表示,汽车制造所需的芯片数量庞大,所需的芯片类型也因汽车制造商而异,一两家芯片制造商设法回到原来的制造计划并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车规级芯片最难产?
从芯片的终端应用来看,芯片可以大致分为车规级芯片和消费级芯片。
车规级芯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MCU类、IGBT类和主控类,其中MCU(微控制器)包括控制车身的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和控制发动机的ECU(电子控制单元),汽车行业目前最为紧缺的即MCU芯片。
半导体工业是复杂度高、自动化高、偏好大规模生产的行业,晶圆代工厂本质靠效率挣钱,单品数量尽可能多、晶圆尺寸尽可能大的订单被优先排期便不难理解,因此消费级芯片的产能恢复很快。
在晶圆代工厂看来,车规级芯片对比消费级芯片是一个碎片化、尚未成规模的市场。车规级芯片的质量与驾驶安全直接相关,因此对于可靠性要求较高,在产品质量和品牌可靠性方面需要更高标准,然而整车厂采购价格低、采购条件苛刻,市场规模与消费级芯片存在差距,为晶圆厂带来的利润偏低。
同样的产能如果供应给其他客户可以付出更低成本、获得更高利润,半导体厂商和晶圆代工厂自然没有动力主动生产和供应汽车芯片,加之消费级芯片需求上涨导致晶圆代工厂产能吃紧,车规级芯片交付周期被无限拉长。
拐点未至
多方将汽车芯片危机归咎于汽车制造商的预判失误,与消费电子企业提前预判需求并订购芯片的操作不同,汽车制造商习惯于即时“下单”。
专家表示,半导体从签订生产合同之日到最终交货平均需要六个月,由于长达数月的生产周期,芯片制造商无法立即响应市场需求并大量生产。对此,英飞凌呼吁汽车行业改变常用的准时化管理,采用一个协作平台取而代之。
全球芯片短缺在2022年是否会出现转机?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预测,芯片供需平衡可能要到2023年才能实现。业内观点普遍认为,汽车芯片供应紧张的局面预计在一年内会得到缓解。
亿欧智库已发布《2022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行业研究报告》,关于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行业的最新市场数据以及行业趋势判断,敬请参阅亿欧智库研究报告。

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hezuo@iyiou.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