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医生集团,丁香医生要挖掘付费问诊服务
2014和2015年是互联网医疗处于发展的爆发期,期间,好大夫、杏仁医生、丁香园、微医等互联网医疗企业相继获得巨额融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医疗领域融资热逐渐退烧,医联体、循证医学、熟人医患、布局线下诊所等成为该领域内企业开始探索的商业模式。
12月23日,在杭州举办的丁香医生问诊平台2017年度盛典中,丁香园创始人、董事长李天天表示,丁香医生将在2018年全面启动开放平台,深度发掘在线问诊服务。
▌打造医生个人品牌
提及医生个人品牌的打造,李天天表示,个人品牌的打造首先需要医生有自建个人品牌的动力,因此,首先应该考虑医生的获取。据了解,丁香医生问诊平台从今年四月份上线以来,通过抬高门槛建立质量把控体系。
在医生选取上,他认为需要挑选真正有服务能力、意愿和动力的医生,因此,丁香医生没有一昧追求数字和大专家。目前,丁香医生问诊平台覆盖了国内82%的三甲医院,执业医师近2万名,大都来自协和、同济、华西等国内著名三甲医院,拥有主治及以上职称。
此外,丁香医生问诊平台主要通过抬高医生入驻门槛建立服务质量的把控体系。据了解,目前丁香医生问诊平台,只接纳来自三甲医院医生的申请,而且还必须要有主治医师的职称(按照银川丁香互联网医院的要求),平台上的医生需要提供身份证、医师资格证、职称证等四证。
为了避免医生在模拟问题回答时,出现推荐未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通过资格认证的医生,在正式上线答疑服务用户之前,还需要经过专业技能测试。李天天表示,丁香医生平台上的医生数量是在实时流动的,一方面医生需要通过严格筛选,另一方面还会定期剔除不合格医生。
筛选后,利用丁香医生的媒体属性,向患者展示以上品牌。据了解,丁香医生新媒体在健康科普领域已经有所布局,2016年在微信端的文章,阅读总量超过了5.6亿次。今年,丁香医生新媒体着手打造了内容分发体系,阅读次数将超过30亿次,其流量获取能力,成为丁香医生app问诊平台入口。
▌做邮件式的付费问诊而非医生集团
1、付费问诊
去年,分答等知识付费平台开始蹿红,2016年开始被称作“知识付费元年”,知乎、果壳、喜马拉雅FM等知识服务平台开始发展,相关数据显示,整个市场规模在2017年有望达到400亿。对此,李天天认为,医疗科普内容同样有着大量的需求。
“现在很多平台强调医生数量,对于丁香园和丁香医生来说,我们更强调医生回答问题的质量。”针对医生回答的质量,丁香医生主要从有效性和专业性两个维度进行审核。
据悉,丁香医生平台邀请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推出的中国医院及专科声誉排行榜top30医院的医生组成审核团队,定期大比例抽查问题的回答质量,并给出第二意见,平台方根据有效性和专业性两方面的意见来对答题医生进行打分和导流推荐等。
此外,为了提高平台效率,丁香医生一方面采用付费方式,为医生过滤掉低质量问题,提高医患沟通效率,减轻医生负担,降低医患间的沟通成本,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患者依从性;另一方面,平台主要通过邮件式而非聊天式的问答方式,旨在一次性解决患者问题。
据了解,丁香医生上线半年多来,平台上的医生总计服务时长近50万个小时,其中儿科、妇产科医生总服务时长占比一半以上。已累计为超过2000万用户提供健康知识科普和问诊医疗服务。
2、不建医生集团
面对当前大部分互联网医疗企业开始自建医生集团,李天天表示医生集团基本上跟互联网关系不大,更多的属于传统的线下业务,他认为目前中国的医生集团还不具有医疗机构的资质,因此所有医生集团都必须和线下医疗机构合作,不能展开独立的医疗行为。
此外,目前医生集团开始向线下实体机构演化,越来越多医生集团自建参股控股线下诊所、线下二级医院甚至高端医院。且由于医生集团不具有医疗行为资质,因此医疗集团提供的范围多不能被医保覆盖。
对此,李天天表示,尽管未来丁香园愿意和国内优秀医生集团合作,把咨询的能力、科普的能力、管理病人管理医生的能力输出给医生集团,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但仍不倾向于自建医生集团。
此次大会上,李天天还透露,丁香医生的问诊服务将作为开放平台的重要合作内容之一,为合作伙伴接入在线问诊服务,“包括智能硬件厂商、App、网站、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都可接入丁香医生的在线问诊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