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而已,中国距离全面“禁燃”还很远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领域开展城市公交出租先行替代、设立燃油汽车禁行区等试点,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统筹研究制定燃油汽车退出时间表。”
这是工信部近日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936号建议的答复》中的一段重要表述。这一表态再次让“禁燃”(禁售燃油车)话题回到人们眼前。
消息一经发布,就引发热议。部分人将工信部的意见误解为,国家将于不久的将来施行禁售燃油车政策,要对正面临市场“寒冬”的传统汽车产业继续进行打击。
但不可忽视的是,工信部在说到“制定禁燃时间表”时提到两大前提条件,一是“我国地域广阔、发展不均衡”,二是“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这两点信息都透露出由于各地区现有发展状况的不同,目前我国在向“禁燃"转型的过程中还处于前期“探索”阶段。
早在今年3月,海南省就发布了“海南省清洁能汽车发展规划”,提出将在2030年后开始禁售燃油车。海南也成为我国首个发布全面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的省份。
相比于其他区域,有进行“禁燃”试点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地理位置来说,海南省其实是一座岛,交通相对更加封闭,且出行距离不会太长;此外,海南省还位于热带地区,全年温度都比较高,不存在寒冷环境下电池性能衰减的问题;同时,海南较少的人口也让“禁燃”的施行更加轻松。
目前来看,我国很难找到第二个能与海南试点“禁燃”的条件相媲美的地方。预计在一段时间内,海南仍将是我国唯一施行“禁燃”试点的省份。
即便是优势明显的海南省,最早实施“禁燃”的时间也是遥远的2030年。而他们的经验想要在更多地区推广,必将需要更长的时间。而相较于大多数人车辆的使用周期仅为5年来说,“禁燃”距离我们仍然相当遥远。
此外,“禁燃”也并非只是国家强制行为。在工信部发文之前,已有众多汽车品牌相继公布停止销售燃油车的时间计划,大众汽车计划在2030年实现所有车型电动化,传统燃油车彻底停止销售;2017年,长安汽车提出2025年停止销售传统燃油车的计划;随后,北汽也表示将于2025年在中国境内全面停止生产和销售自主品牌传统燃油乘用车。
这样漫长时间也给地方政府、车企、消费者留足了调整适应的时间。
“禁燃”背后的真正目的在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缓解能源危机。所以,就当下而言,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所提出的“禁燃”也是指禁售完全由传统动力驱动的燃油车,其中不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电动车,甚至也不包括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火力发电占据我国每年发电总量的60%以上,所以,将所有燃油车换成纯电动车对环境带来的伤害不一定比混合动力汽车更小。且当下充换电基础设施不完善、电网对电压要求过高,汽车产业完全进入纯电动时代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可以说,就“禁燃”政策施行的周期来看,对当下消费者购车几乎不会造成影响。但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国家鼓励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大方向不会变。所以,在实际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亿欧汽车还是建议消费者能够将新能源汽车纳入选车范围之中。
